91免费在线播放,**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天天干天天爱天天操天天添,国产片一区二区三区

資訊首頁 > 農(nóng)業(yè)項目 > 種植項目

茄科草本植物馬鈴薯地膜栽培管理技術

2017年06月05日 16:04來源:永勝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點擊量:0

馬鈴薯,屬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稻谷和玉米。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谷、玉米、高粱并成為世界五大作物。馬鈴薯原產(chǎn)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人工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魯南部地區(qū)。

馬鈴薯地膜栽培技術——攝圖

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可有效提高地溫,促進馬鈴薯提早成熟,一般可畝增產(chǎn)20%-50%,大薯率增加25%左右,增效顯著。具體技術如下:

一、選用良種和地膜,精細整地,施足底肥。選用抗病、豐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麗薯6號,麗薯7號等品種,推廣小整薯播種。地膜選用幅寬90-100厘米、厚度0.008毫米的地膜。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力較高的地塊,精細整地,忌連作,前茬以豆類為好。每畝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3000公斤,尿素25公斤、磷二銨20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做底肥。

二、切種殺菌。播前1—2天切種,取75%的酒精或0.3%的高錳酸鉀液浸刀消毒,將種薯切成25--50克大小的方塊,每切塊留1--2個芽,盡量帶頂芽,采取縱切。100公斤薯塊用25%甲霜錳鋅100克加少量水浸沾或噴灑,晾干后播種,可殺死種薯內(nèi)外的部分病菌。

三、適時播種。一般在4月中下旬??刹捎脙煞N方式,一是先覆膜后播種,在壟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15-25厘米打眼點種,早中熟品種每畝5500-6500株,然后覆土;二是先播種后覆膜,按株行距劃線點種,再起壟覆膜,種子發(fā)芽前1周在膜上蓋土3-5厘米,可避免高溫燒苗。

四、加強田間管理。

1、對于先播種后覆膜的要適時破膜放苗,馬鈴薯在播種25-30天后就陸續(xù)出苗,要及時破膜放苗,放苗以后要及時蓋土壓膜,防大風鼓膜。對于先覆膜后播種的要把苗引出膜外,以防燒苗,并用濕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墑。待大部分幼苗出土后,在不出苗的穴孔進行補種或移栽,培育壯苗。

2、中耕鋤草培土,出苗后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其厚度以露出馬鈴薯頂葉3—4片葉其為宜,10天后進行第二次培土,這時培土壟要高,土要厚。加強肥水管理,早中熟品種要在出苗60%時及時的灌苗水,現(xiàn)蕾前結合田間長勢,盡早進行追肥

3、摘花適時化控,對于大量結實的品種,要摘除花蕾,節(jié)約養(yǎng)分,促進地下結薯。中晚熟品種易徒長,在馬鈴薯的現(xiàn)蕾期,株高超過30厘米時,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90~120ppm兌水噴霧,控制株高的增長。

五、收獲。當植株大部分莖葉枯黃時開始收獲,收后除去病薯、傷薯和畸形薯,陰涼通風處堆放,使塊莖散熱去濕、機械損傷愈合、表皮增厚。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廢膜,以防造成白色污染。   

85%的人還看了
你可能也愛看
附近熱門土地
最新資訊
查看更多資訊
加載中...
火熱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載土流APP

獲取一手地塊信息

小土給您發(fā)了元的新用戶紅包
距離領取結束時間還剩
-
-
-
恭喜獲得土流紅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賬戶券包
您可下載app進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