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脈根,又名牛角花、都草、黃金花、五葉草、鳥距草。百脈根栽培及管理技術(shù)需要哪些注意事項呢?現(xiàn)在我來為你們解答。
一、特性
百脈根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較差,不適宜在寒冷、干旱地區(qū)種植。耐熱能力較紫花苜蓿強。較耐濕潤,短期水淹也能較好地生長。適宜在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上生長。土層較淺,土質(zhì)瘠薄的微酸、微堿性土壤上也可適應(yīng)。
前期準備百脈根種子細小,幼苗生長緩慢,與雜草競爭力弱,易受遮蔭和混種牧草的影響,故播前要精細整地,達到上松下實。百脈根種子硬實較多,播前種子要進行理化處理或浸泡,以提高發(fā)芽率。
播種百脈根春、秋播均可,春播在3。5月份,秋播在9~ 10月份。秋播不宜過遲,否則幼苗難以越冬。一般寒冷地區(qū)宜早春播種,溫暖地區(qū)可夏播或秋播。播種方式以條播為好,播深l一2厘米,行距30·40厘米,每667平方米播種量0.5千克。 山區(qū)播種宜采取等高線開溝播種。百脈根通常與其他多年生牧草混播作放牧草場利用,混播牧草有鴨茅、多年生黑麥草、白三葉等。百脈根除用種子繁殖外,也可用根、莖進行無性繁殖,把根莖切成段,每段保留3。4個節(jié)進行扦插。
三、施肥與管理
百脈根雖耐瘠薄,但對肥料反應(yīng)敏感,施肥可顯著提高產(chǎn)量。播種前施足基肥可保證苗齊苗壯,從而獲得高產(chǎn)。在酸性土上種植應(yīng)施以石灰和磷肥作基肥,或用磷肥拌種,均可提高產(chǎn)量。
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要及時中耕,松土鋤草,嚴禁放牧,踐踏毀壞幼苗。草地建植后,也不能放牧利用過重,或在灌水,降雨后放牧,免損生機。每次放牧利用后,要間隔半月,以恢復(fù)再生。每次放牧或刈割后,灌區(qū)要結(jié)合灌水追肥,旱地要利用降雨追肥。每畝施過磷酸鈣10~15千克,磷二銨或硝酸銨4~5千克。刈割留茬5~8厘米,放牧留茬10~15厘米。
四、收獲利用
花期長,種子成熟不盡一致,成熟后易裂莢落粒,在70%的果莢變?yōu)楹诤稚珪r,即可刈割收種,有條件可隨熟隨收,分期進行。人工草地用于刈割利用的適宜期為初花期至盛花期,用于放牧利用開始期為分枝期至孕蕾期,或草層高度達20厘米時適度放牧,切忌重牧或降雨、灌水后放牧。根茬地肥效很高,常與禾谷類糧草作物和經(jīng)濟作物輪作倒茬利用。種子田和水土保持種植地是良好蜜源地,花期來臨,將蜂箱運置四周,促進傳粉,增加種子產(chǎn)量,充分利用蜜源。
本文引自:《優(yōu)質(zhì)牧草栽培及加工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