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我們大家都吃過,是一種旱地作物。紅薯栽培期間經(jīng)常會遇到旱情,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又不影響播種時機呢?紅薯抗旱栽培技術(shù)主要有6種方法,留3葉法、埋頭法、蘸泥法、ABT法和深鋤法等。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發(fā)展紅薯生產(chǎn)既是調(diào)整種植業(yè)結(jié)構(gòu),提高生產(chǎn)效益的需要,也是改善食物結(jié)構(gòu),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紅薯對土壤及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的適應性和抗逆性都強,需肥較多卻耐脊薄。在高肥水條件下栽培,畝鮮薯產(chǎn)量可達5000公斤,在土壤條件較差或遇干旱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也較其它作物穩(wěn)產(chǎn);同時紅薯耐陰蔽,適宜與高桿作物間作套種,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紅薯抗旱栽培六大法
1.留3葉法
取有6~7節(jié)的薯苗,栽種時只留頂部3片展開葉,其余部分連同葉片全部埋人土中,入土的部分應蓋嚴封平。
2.埋頭法
沙土地吸熱快,溫度高,栽種薯苗時應把露出地面的苗尖和葉片用土掩蓋,埋土厚度在3厘米以上,2~3天薯苗扎根后扒去覆蓋的土,露出葉片。
3.蘸泥法
栽種前用水和泥土攪成泥漿,將薯苗基部蘸上泥后趁濕栽種。
4.催根法
在栽種前7~10天剪下薯苗,捆成小把,把薯苗基部浸在清水和稀泥中發(fā)根,待根長到5厘米長時,逐穴澆水后栽種于大田中。
5. ABT法
取0.1克ABT生根粉,用溫水溶化后對水8千克攪拌均勻, 浸苗基部2~3節(jié)30分鐘后栽種。
6.深鋤法
栽前用鋤將紅薯埂上表層干土扒開,深鋤(10厘米左右)兩下,疏松窩內(nèi)濕土,然后栽種。栽種后及時中耕,促使苗早扎根。
紅薯是旱地塊根作物,需肥量大,又沒有明顯的成熟期,同時整個生育期都忌土壤漬水。因此,根據(jù)紅薯的生長特點進行管理才能保持紅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平衡生長而獲得高產(chǎn)。
二、紅薯田間管理辦法
1.發(fā)根還苗期至分枝結(jié)薯期管理
這一時期是紅薯的定根返青階段,需水量不多,消耗養(yǎng)分少,因此,重點是查苗補缺保全苗。一般在插植后5天內(nèi)做好查苗補栽,并保持土壤濕潤,以提高薯苗的成活率。插植后15天左右根據(jù)長勢及時補施苗肥(總氮、鉀肥總用量的20%左右),對補栽的苗適當多施。
2.分枝結(jié)薯期至莖葉盛長期管理
這一時期是分枝長苗、根系生長和結(jié)薯階段,重點是進行控蔓促分枝。在插植后40—45天前,需水量不多,田間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在莖葉封壟后,需水量最多,土壤持水量應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70%—80%;因此,應酌情灌:“跑馬水”。 要看苗追施促薯肥:在插植后60天前后結(jié)合大培土重施鉀肥,一般畝施草木灰100公斤或硫酸鉀6公斤(約占總用量的60%);氮肥,用尿素5公斤(總用量的50%)。防止陡長,對莖葉旺長,葉色濃綠,葉柄過長,毛根和柴根過多的陡長苗,采取提蔓,方法是將薯蔓輕輕提起,后放回原地,同時結(jié)合中耕,打蔓尖等措施,降低田間濕度,改善通風條件,抑制莖葉生長,促進塊根膨大,切忌翻蔓,翻蔓易損傷基葉,降低養(yǎng)分制造能力,打亂葉片均勻分布,減弱葉片光合效能,影響?zhàn)B分運轉(zhuǎn)與積累常造成減產(chǎn)。并注意防治蟲害(甘薯主要的害蟲有卷葉蟲、甘薯天蛾、斜紋夜蛾、小象鼻蟲等,小象鼻蟲可用80%敵百蟲500倍液澆灌蔓頭1-2次;其它害蟲可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殺螟松1000倍液,于午后噴灑)。
3.莖葉盛長至薯塊膨大期管理
這一時期是薯塊膨大、營養(yǎng)充分向快根積累的重要時期,重點是通過水分管理保持甘薯地上部和下下部的平衡生長期,以防止水分過多造成生長過旺。因此,要注意疏通溝渠,做到澇排漬水、旱灌跑馬水,并注意防治蟲害。
4.薯塊膨大期至收獲前的管理
這一時期主要是塊根淀粉積累的重要時期。薯塊盛長期,從莖葉生長高峰直到成熟,基葉生長漸慢,葉色轉(zhuǎn)淡,繼而停止生長。生長中心轉(zhuǎn)為薯塊盛長。對葉片發(fā)黃早衰田塊,及時施用長蔓肥。一般的施糞水15-20擔,方法順壟頂裂縫澆灌?;蛴昧姿岫溻?00克加尿素500克兌水40公斤根外噴施2次。同時要清溝排漬,防止爛薯?;蛟谥埠?0天前后,若地上部生長勢較弱,畝用少量氮肥(約2公斤尿素)沖水淋施或噴施以防止早衰,同旱注意適時灌跑馬水。收獲前20—30天一般不灌水,以利于甘薯的收獲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