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墾殖率又稱土地墾殖系數(shù)。指一定區(qū)域內耕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比例。是反映土地資源利用程度和結構的重要指標。
土地墾殖率與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密切相關。土地質量好、人口多、墾殖歷史長、經濟技術實力強的國家和地區(qū),一般土地墾殖率高。1996年10月,中國的土地墾殖率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墾殖率(11.50%),但低于印度(49.43%)、美國(18.69%)、法國(33.16%)。
由于中國各地宜農土地資源和土地開發(fā)歷史不同,地區(qū)間土地墾殖率的差異很大。在平原、盆地和三角洲地帶,土地墾殖率高,一般在30%以上。在干旱、高寒地區(qū),土地墾殖率較低,一般在10%以下。按大區(qū)統(tǒng)計,華東區(qū)土地墾殖率最高為31.7%,西北區(qū)最低為5.3%;按?。▍^(qū)、市)看,墾殖率最高的是河南省、山東省,墾殖率為49.0%,墾殖率最低的是西藏,墾殖率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