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村景區(qū)位于成都市郫縣西部,是西漢大儒揚雄故里,被譽為中國農家樂旅游發(fā)源地。2016年,農家樂迎來發(fā)展30年,農家樂也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花。
一、景區(qū)簡介
郫縣友愛鎮(zhèn)農科村旅游客運站地處郫縣友愛鎮(zhèn)三元場街道,緊鄰農科村揚雄文化廣場,東距成都市區(qū)18公里,西鄰都江堰30公里。
農科村是川西平原上的一顆明珠,沐浴改革春風,以她特有的“吃農家飯、觀農家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購農家物”鄉(xiāng)村旅游休閑方式,贏得了“鮮花盛開的村莊”、“沒有圍墻的公園”的美譽。在這里,家家種花卉苗木,戶戶搞農家旅游接待,餐飲、休閑、度假、娛樂項目齊全,或垂釣、或騎馬、或唱卡拉OK、或品茗消閑、或棋牌娛樂、或漫步賞花,總能給人以反璞歸真、回歸自然之感。2008年3月,農科村成功取得了“中國農家樂旅游發(fā)源地”的授牌,并創(chuàng)建成為國家級“AAA”景區(qū),旅游功能進一步完善,旅游品質進一步提高,農科村正日漸成為成都市民鄉(xiāng)村旅游的首選之地。
二、景點推薦
1、天府農耕園
傳統(tǒng)農具展、農事體驗園讓您感受最原生態(tài)的農家風味。
2、農家樂旅游發(fā)源地旅游文化展示廳
農家樂旅游發(fā)源地旅游文化展示廳通過5個階段展示了農家樂的發(fā)源、發(fā)展、成就、跨越以及展望。
3、子云廊園
揚雄是西漢辭賦及儒學的代表人物,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揚雄歷史上與司馬相如齊名,是與孔孟一并收入《不列顛叢書》中,揚雄文化與農科村農家樂文化相得益彰,同樣具有著廣泛的國際影響力。“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子云”就是指的揚雄,揚雄是友愛鎮(zhèn)人,出生并安葬于此。“子云廊”就是以揚雄的字“子云”來命名的。
4、農科村盆景大道
這是按照4A標準改造的步行街道,別致的盆景,絢麗的花卉、各具韻味的景觀藝術小品以及罕見的古樹樁頭裝點了長約600米的盆景長廊,與盆景文化墻交相輝映,引入的活水景觀更是增添了農科村的靈動。
5、農科村綠道騎游
6、中國農家樂第一家原址
7、問字亭
8、說唱俑
走進綠樹花叢掩映的農科村,猶如暢游一幅清新寫意的水墨畫,獨具川西民居風味的建筑,神態(tài)各異的說唱俑,青磚黑瓦、樁頭盆景、小橋流水……處處靈動,情趣盎然。這里的景致讓人沉醉,這里的潔凈讓人驚訝,仿佛走進了一個夢想的生態(tài)家園。
9、揚雄文化廣場
三、星級農家樂
徐家大院、蔣排骨、銅壺苑、楊雞肉、印象泰和園、逸亭、劉氏莊園、中華盆景園、桂香園、院心園、益園、竹里灣
四、特色美食
農科村美食應有盡有,飽含本土特色,美味得讓您恨不能連舌頭也吞下去。有失傳已久的轉糖丁、十八村姑磨豆花、壩壩宴等。
五、特色產品
1、川派盆景:取材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等,山水盆景以砂石片、鐘乳石、砂積石等石材,山水盆景以氣勢宏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的反映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2、樹樁盆景:取材于深山老林百年以上的古樹樁頭,經藝術加工而成。其風格各異、姿態(tài)萬千,與川西本土的喬、灌、花、草、藤等植物配置,形成多種群的植物相依相溶、和諧生存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六、特色商品
據了解,被稱為“川菜之魂”的“郫縣豆瓣”產于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郫縣的唐昌、郫筒、犀浦等原十九個鄉(xiāng)鎮(zhèn),已有300年歷史。日前從郫縣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獲悉,2006年獲準使用“郫縣豆瓣”證明商標的企業(yè)名單公布,郫縣境內100多家豆瓣企業(yè)取得了使用“郫縣豆瓣”證明商標資格。“郫縣豆瓣”產業(yè)已成為郫縣食品工業(yè)的支柱,2005年銷售額達8億元,產品遠銷全國及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
1、郫縣豆瓣的來歷
相傳明末清初,一移民在入蜀途中,其賴以充饑之蠶豆遇連日陰雨而霉生。不忍棄,遂置于田埂晾干就以鮮辣椒拌和而食,竟鮮美無比,余味悠長,其后竟以此為生。此概為郫縣豆瓣之最初起源。
2、郫縣豆瓣的歷史
清康熙年間(公元1688年),后人承傳此道,于郫縣開設作坊取本地區(qū)原料與清水,以此法大量生產豆瓣,漸成氣候,“郫縣豆瓣”亦始得名.其間清咸豐年間創(chuàng)立“益豐和”,清光緒年間創(chuàng)立“元豐源”, “道生昌”、“三義公”、 “德豐圓”、 “合浦圓″等店號。 “益豐和”、“元豐源”豆瓣自成特色,幾經發(fā)展,“益豐和”、“元豐源”的兩家醬園,規(guī)模逐漸形成,在郫縣形成鼎立之勢。
民國初年,郫縣豆瓣的生產已成相當規(guī)模,并籍以郫縣所產之大煙遠銷各地,東經成渝沿江而下至湘鄂,南轉宜賓行銷云貴,西由雅安銷至康藏,北取道廣元銷往陜甘。外地來郫煙販均爭購豆瓣以返鄉(xiāng)饋贈友鄰親朋,從此,鄲縣豆瓣名聲遠揚。民國四年,四川軍政府犒軍西藏。于郫縣兩大醬園備訂購“郫縣豆瓣”三四萬斤。貨至駐軍,軍士去荷葉、油紙,視之鮮亮如昨,嘗之味美無比,深得官兵贊譽。軍政府特此傳令嘉獎并贈獎牌以資鼓勵,“郫縣豆瓣”由此名聲大噪。
時至今日,“郫縣豆瓣”已愈三百年歷史,世事滄桑,時移俗易。多少傳統(tǒng)之文化風俗和土特名產早已隨風而逝,而唯“郫縣豆瓣”延續(xù)至今,此乃川人之大幸也。
3、郫縣豆瓣的特點
其用料考究,精選上等鮮紅辣椒、二流青皮蠶豆、優(yōu)質面粉、精制食用鹽為原料,通過長期翻、曬、露等傳統(tǒng)工藝天然精釀發(fā)酵而成。具有瓣子酥脆化渣,醬脂香濃郁,紅褐油潤有光澤,辣而不燥,粘稠適度,回味醇厚悠長的特點。
是四川三大名瓣之一。它在選材與工藝上獨樹一幟,與眾不同。香味醇厚卻未加一點香料,色澤油潤卻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細的加工技術和原料的優(yōu)良而達到色、香、味俱佳的標準,具有辣味重、鮮紅油潤、辣椒塊大、回味香甜的特點,是川味食譜中常用的調味佳品,有“川菜靈魂”之稱
。
4、郫縣豆瓣的制作
配料:鮮紅辣椒、蠶豆、食用鹽、面粉等。
制作方法 蠶豆經脫殼,浸泡,接種,制曲,撒鹽水等工序后,加入辣椒再入池發(fā)酵近1年;然后經過消毒,與各種輔料按比例進行配制,方為成品豆瓣醬。
特點:紅褐色、略油潤有光澤、有獨特的醬酯香和辣香、味鮮辣、瓣粒酥脆化渣、粘稠適度、回味較長。
5、郫縣豆瓣的作用
郫縣豆瓣用以炒菜,分外提色增香,是郫縣最著名的特產,是烹調川菜的必備調料,在晚飯界被譽為“川菜之魂”。特別是郫縣豆瓣烹制的“回鍋肉”、“豆瓣魚”、“麻婆豆腐”、“魚香茄子”等,具有濃郁的四川風味,被公認為是川菜家常味中的代表
豆瓣的運用主要是在制作川菜的時候,沒有豆瓣制作的川菜就不是正宗的川菜,無論是在色彩上面還是在味道方面,都將受到影響。其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得調味料,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和香味.使湯汁具有溫醇味和濃稠紅亮.
6、郫縣豆瓣的功效
豆瓣醬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可延緩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增進食欲。豆瓣醬有益氣健脾、利濕消腫之功,同時它還含有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組成成分磷脂,并含有豐富的膽堿,有健腦作用,可增強記憶力。此外,豆瓣醬也是抗癌食品之一,是降低前列腺增生癥及腸癌發(fā)病率的食療佳品。
每次30克左右。一次不可多食,以防傷及脾胃。豆瓣醬本身含鹽量很高,所以炒菜放鹽要適量。
優(yōu)質豆瓣醬大都為經褐色,光澤油潤、瓣粒整齊、黏稠適度。豆瓣醬可用塑料袋或瓶裝,置陰涼通風處保存,保質期約為1年。
若侵犯版權 請來電0731-89821133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