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土地掛牌網
甘藏春說,目前我國土地資源配置的非市場程度依然很高。經過近30年的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城市國有土地基本實現了有償、有限期、有流轉的使用制度,但是目前國有土地供應仍然保留著雙軌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我國將最終將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下一步,按照資源市場配置的基本原則,縮小劃撥地范圍,擴大有償使用覆蓋面,最終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除軍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繼續(xù)劃撥使用外,其他用地實行有償的使用。
土地供應雙軌制,而簡單說就是通過兩種方式完成土地供應:一是政府無償劃撥國有土地給使用單位;一是通過市場化手段有償出讓國有土地,目前主要是通過招標、拍賣、掛牌三種方式出讓土地。
減少特權有利公平
劃撥土地供給的成本比出讓要低很多。理論上通過劃撥來供給土地是為了滿足純粹的非營利性公共需求,確實應當降低成本。中國土地估價師協(xié)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俞明軒稱,但是現實的情況是,有的政府拿的是劃撥地,卻可能在土地上建起餐廳等經營場所。俞明軒表示,取消雙軌制能夠促進土地資源合理利用,有利于核算土地使用者成本。
取消雙軌制能減少特權用地,更有利于公平競爭。俞明軒說,所有的非公益的土地使用都應當承擔相同土地成本,取消某些單位用地的特權,讓土地出讓價格由市場來調節(jié),真正實現公平。比如,某些事業(yè)單位用劃撥土地建樓,但做的是營利性或半營利性的生意,這樣的話對拿出讓土地蓋樓的其他經濟主體就不公平。
取消雙軌制對農村土地也會帶來有利影響。俞明軒表示,目前政府劃撥土地主要有兩個來源,少部分從政府的存量地里劃撥,但大部分是從農村集體土地中征地后劃撥。此前,由于劃撥土地成本低,承包農村集體土地的農民所得的補償很少。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后,被征的農村土地出讓價值提高,補償額也可能增加,補償將更到位。
(責任編輯:李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