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腿菇又名毛頭鬼傘,風(fēng)味獨特、營養(yǎng)豐富,雞腿菇栽培方法十分簡單,栽培原料來源也十分廣泛,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雞腿菇栽培原料有稻草、玉米心等,栽培技術(shù)主要有栽培配方、裝袋接種及培養(yǎng)、覆土及出菇管理等幾個方面。
一、栽培原料及配方
1.稻草80%、干牛糞12%、石膏粉3%、石灰粉3%、過磷酸鈣2%。
2.金針菇廢料60%、玉米心20%、玉米粉1%、麥麩15%、 百膏1%、石灰2%,過磷酸鈣1%。
3.以玉米心為原料的配方
(1)玉米心85%,麥麩10%,石灰粉2%,石膏粉1%,過磷酸鈣1%,尿素1%。
(2)玉米心50%,豆秸粉(麥秸粉或玉米秸粉)35%,麥麩10%,尿素1%,石灰粉3%,石膏粉1%。
(3)玉米心40%,食用菌廢料40%(打碎曬干),麥麩10%,麥糠或碎麥秸7%,石灰粉2%,石膏粉1%。
以上配方中的含水量均保持在60%~65%。
二、裝袋接種及培養(yǎng)
培養(yǎng)料均勻拌料后調(diào)至含水量為65%左右,按常規(guī)方法堆制鞋酵。采用23厘米×4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按3層菌種2層料It菇播種方法進行裝袋接種,接種量為10%~15%,裝袋上下松番一致,置于23~25攝氏度的培養(yǎng)室發(fā)菌培養(yǎng),注意調(diào)節(jié)溫度,通風(fēng)換氣,30~35天菌絲可長滿菌袋。
三、覆土及出菇管理
在塑料大棚內(nèi)或野外露地作畦,挖0.9~1米寬、20~25厘米深、長度不限的畦床,將發(fā)好菌的菌袋膜全部脫去,菌筒橫向切開,一分為二,斷面向下豎直放置,筒距2厘米左右,并用營養(yǎng)土填充,澆足水分,表面再覆3~4厘米營養(yǎng)土,噴霧狀水澆透,溫度在12~24攝氏度,相對濕度為85%~9096,10~15天左右開始有原基出現(xiàn),20天左右子實形成,長至七八成熟即可采收,一般可采3~4潮菇。
以上就是雞腿菇栽培技術(shù)的要點,同時要注意在雞腿菇栽培前期,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菌絲仍可健壯生長,過強的光照反而對菌絲生長不利。雞腿菇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需要新鮮空氣,所以生產(chǎn)雞腿菇的地方不能完全密封,要時常通風(fēng)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