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農村土地改革從哪些方面惠及個人?
事件
“我們鄉(xiāng)下人種田也有證啦!”11月6日,江西省南昌縣黃馬鄉(xiāng)徐家村曹門自然村66歲的張根娣翻出耕地確權證,高興地對《經濟日報》記者說。張根娣家10口人,承包了10畝責任田。今年南昌縣抓緊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張根娣和其他村民一樣,順利地拿到了證書。
南昌縣是全國首批農村改革試驗區(qū)之一。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告訴記者,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自2011年起已先期試點。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此項工作。
看
土地制度改革的三條底線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須堅守三條底線——土地公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
基本方向是:落實集體所有權,穩(wěn)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如何落實集體所有權呢?就是落實“農民集體所有的不動產和動產,屬于本集體成員集體所有”的法律規(guī)定,明確界定農民的集體成員權,明晰集體土地產權歸屬,實現集體產權主體清晰。穩(wěn)定農戶承包權,就是要依法公正地將集體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落實到本集體組織的每個農戶。放活土地經營權,就是允許承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依法自愿配置給有經營意愿和經營能力的主體,發(fā)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guī)模經營。
農村除了土地資產,還有非資源性的經營性資產。大家熟悉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就屬于農村非資源性的經營性資產?,F在,農村非資源性的經營性資產數量很大,全國總量大約有幾萬億元。這一塊資產過去在一些地方沒有管好,被少數人控制,利益也沒有讓農民共享?!斗桨浮分刑岢鐾ㄟ^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方式,把集體的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每個農戶、每個農民身上。農民參與經營管理,要有知情權、監(jiān)督權。對經營收益,每一個擁有股份的集體組織成員都有分紅的權利。
“在實踐中,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組織實行股份合作制的產權制度改革后,基本都采取將這些資產實行租賃經營的辦法,很少有自己經營或入股經營的,主要就是為了防范風險。”陳錫文對記者說,“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以保護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為核心,確保集體經濟發(fā)展成果惠及本集體所有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