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是夏季水果的代表之一,果肉清甜甜,能降溫去暑。種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藥用,有清熱、利尿、降血壓之效。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那么,西瓜栽培技術與管理有哪些?
一、選地整地
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質(zhì)壤土,旱地5年以內(nèi)、水田3年以內(nèi)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塊栽培。選好地后,深翻并施足基肥,采用高畦栽植,寬畦4-4.5米,窄畦2.0-2.5米。寬畦可在畦兩側定植,瓜蔓對爬,也可在中間定植瓜蔓兩面爬,窄畦在一側定植瓜蔓單面爬。
二、播種育苗
浸種與催芽先將西瓜種子用0.4%福爾馬林浸1小時,撈出用清水洗凈,再用清水浸泡8-10小時后撈出,并用毛巾將種子表皮的粘液搓掉,用濕布包好,裝人塑料袋內(nèi),放在人的貼身衣袋,借助體溫催芽,經(jīng)過12小時,用溫水淋種1次,一般經(jīng)24-36小時,大部分種子就可露白播種。
三、定植
早熟西瓜苗齡約1個月,長出2-3片真葉即可定植。中熟西瓜苗齡20-25天、晚熟西瓜苗齡7-10天即可定植。寬畦定植2行,窄畦定植1行。
四、整枝壓蔓
一般采用三蔓整枝方式。在主蔓8-9葉時,選留主蔓和兩個健壯側蔓,其余子蔓和孫蔓全部除去。整枝不宜在陰雨天進行,以防傳播病害。當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結合整枝用泥土壓蔓,以后間隔3-4節(jié)再壓1次,每蔓共壓2-3次,將瓜蔓均勻擺布好。
五、水肥
當幼瓜長至雞蛋大小時,視植株長勢追施膨瓜肥,一般每667平方米追施45%硝硫基或硫酸鉀型控釋肥15-20千克。幼苗期應盡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促使幼苗形成發(fā)達的根系;開花坐果前控制水分,防止瘋長;坐果以后,應保證充足水分供應,以利果實膨大,增加重量。采收前7-10天則不宜澆水,使果實積累糖分。缺水時應在氣溫較低的早、晚夜間灌水。采取溝灌滲墑,即灌水于畦溝,待水分滲透瓜壟后,立即排干溝中余水。灌水和雨后立即排干田間積水,否則易造成爛根爛藤。
六、采收
一般早熟品種在授粉后30天左右、中熟種35天左右、晚熟種40天左右采收。果實成熟的快慢,受溫度、光照強度和時間的影響,最好在授粉時注明日期,預計成熟時采取樣瓜剖開果實,測其糖分并品嘗,確認成熟以后按標記分批采收。
此外,采收宜在上午進行。長途運輸或貯藏的,可在八成熟時采收;近郊當天銷售的,可在九成熟時采收,切忌生瓜上市。